亚洲国产人妻精品中文字幕

您的位置:亚洲国产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>老年园地 > 老年园地

大鹏仙歌传人罗育灿



南翔:春回夜雨减峰青

──大鹏仙歌传人罗育灿




  採訪大鵬仙歌的傳人羅育燦是一個乍暖還寒的下午,在大鵬所城東門內有一幢祖屋,他兄弟不久前剛聯手出資整理為頗類四合院的一座民宿,名「歸園田居」對外營業。二○○八年退休的罗育灿,曾在镇政府担任公职多年,也是我採访非遗传人中不多的具有大专学歷的一位──一九八七年,他通过自学考试,拿到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,故而虽然他的大鹏方言口音仍重,交流起来并无障碍。

  一九四八年十月出生在東門巷二號的羅育燦,父親是當地供銷社的職工,母親在家務農,他小學就讀於鵬城小學,初中三年在大鵬華僑中學,高中則去了更遠的龍崗,畢業之後成了回鄉知青,務農是那個年代別無選擇的宿命。

吹着海风、枕着海浪长大的青年,水性自然极好,下海泅游到对面的海岛,一点八海里,几不费力。下海摸鲍鱼、捞海胆也是他的拿手好戏,运气好的时候,下一次海能有几筐子的收穫。

  一方面是粗放落後的農耕情境,另一方面是形格勢禁──自家养的鸡鸭猪胆敢拿去集市出售,逮住是要遭批斗的。整一个鹏城生产大队二十叁个生产队,最低的全劳动力,干满一天十个工分,分红仅值八分钱。他曾担任副队长的生产队十分能分叁毛钱,那是一个旁人眼红的高水平。一大二公,所谓的「调六留四」,就是家养了一头百斤重的猪出栏,六十斤给国家,四十斤自用,不可以拿去集市做交易。

  貧窮可以限制想像,但難以忘懷細節:一個後生仔結婚,需要大隊打證明,桌上找不到合用的白紙,把牆上的舊掛曆撕下來,在背面寫證明,再蓋一個大隊的紅戳子。斯情斯境,他對於周邊屢屢見到聽到的偷渡人,便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。對後來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,也有了更多發乎內心感激與頌揚。

  年過七旬,含飴弄孫,怡然養老,此其時也;況且還有那麼多創作、書法之類的業餘之樂,應接不暇,為何還會想起去做吃力不討巧的非遺傳人?

对我的发问,老罗浓眉一弹,侃侃谈起大鹏各种文化遗存尤其仙歌的来龙去脉。

  明初,東南沿海寇患頻仍,洪武二十七年(一三九四年)廣州左衛千戶張斌奉令建大鵬守御千戶所,即今大鵬所城——二○○一年国务院颁授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按明制,千户所兵员编制為一千一百二十人,加之家属,大鹏所城当时人口约叁千人。他们来自四面八方,地域不同,乡音迥异,口味南北错杂。甚至也并非全是汉族,仅姓氏就多达八十餘个,这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见。与此同时,他们除了在背负的箱篋之中,带来了劳动与生活用具,还携带而来各自家乡的传说,民间故事,乡村音乐等等。大鹏仙歌就是在这样一种家族与民族的迁徙,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中,逐渐发酵萌生的。

  羅育燦小時便常聽堂兄羅木強──大鹏仙歌的第叁代传人吟唱大鹏仙歌,耳濡目染,张口就来。及长,看见传统文化在工商情境下逐渐式微,他内心焦灼,紧迫感油然而生。待得非遗项目得到广泛重视与搜罗,他毫不犹豫进行细緻材料的整理申报;与此同时,也為大鹏山歌、南澳海胆糉等本土项目摇旗吶喊,助力传承。

  大鵬目下已有各級非遺項目十八種,包括習俗、演唱、製作技藝等類別。光是歌詠類,便有山歌、仙歌、漁歌、嫁歌四種。我問,大鵬山歌與大鵬仙歌有何異同?

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老罗回答:相同之处,都是用大鹏军语吟唱,要求字正腔圆;不同之处,节奏不同,用处不同,长短不同,故事不同。山歌一般是即兴唱出来,篇幅比较短小,如《问答歌》;仙歌则有较强的故事性,乃至可以连篇连场,娓娓道来,如《秋江别》《梁祝》《六月雪》《仙歌唱妈祖》。

  老羅先是用大鵬方言唱了山歌中的《問答歌》。接着吟唱了仙歌中的《唱媽祖》:


  嬰兒出,不聲張,因此名叫林默娘,

  默娘啊,林默娘,扶危濟世挑肩上。

  觀音娘娘來保佑,收為弟子濟八方。

  從此人間多福祉,漁民遇難又呈祥,又呈祥。


  媽祖,集無私、善良、親切、慈愛、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身,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,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天上聖母、娘媽等等,是歷代船工、海員、旅客、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。大鵬仙歌源於當地百姓的神仙信仰,是祭祀與求神活動的一部分,頌揚與說教必然貫穿其中,《仙歌唱媽祖》長達二十個回目,內容宏富,起轉自如,有很強的敘事性。

  雖然以前的農閒時節,婦女們,尤其阿公阿婆聚在大榕樹下,就喜歡講故事,對山歌,唱仙歌,羅育燦聽得入迷,句句在心。隨着歲月變化,農耕時代文明迅速式微,現如今不僅傳唱的一代大都老去,連能夠講地道大鵬話的人也不多了。緊迫感促使身為大鵬非遺促進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的老羅躬身採集、費心整理,並力挽各類民俗傳人申報非遺──促使本土民俗陆续进入非遗行列,也是期望从政府、社会和民间的多重角度,将文化的根脉剥茧抽丝,发扬光大。

  老羅的愛好廣泛,我隨便一數便有:書法、小說創作、詩詞寫作、粵劇編劇、仙歌整理、山歌吟唱等多類。他於二○○八年出版了小说《鹏城乡土故事》,二○一○年出版了诗歌《鹏岛潮歌》,光是粤剧就创作了六部且全部成功演出:《抗日英雄刘黑仔》《袁庚打响第一枪》《九村长拜寿》《远离毒品爱春光》《抗疫战歌》《烟墩民俗情》,其中两部演出获深圳市银奖。老罗还身兼数职:讲师团成员,核电宣传员,大鹏新区作家学会顾问,大鹏新区关工委副主任,每天忙得像陀螺,他却说,快乐就好。

前不久他发我一首自创的回文诗:

春回夜雨着峰青,岛上飞鹏偕鷺鸣。

屯对沙滩金菊瘦,户当梅径碧波清……

  春回夜雨着峰青──一直為乡土文化浸润,又放眼山海之外的老罗,不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