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 湖 约 会
供稿/大鹏董旭素
今年9月4日,我与“老宝安”、老同事刘锡申相约银湖。令人感慨的是,两人虽同居一城,却40年未曾谋面。
一见面,我们两人四手相握,久久凝视,彼此都显得无比深沉。只见刘老发染秋霜,精神矍铄。拉开话匣后,我发现刘老的记忆力特好。虽说往事如烟,可他却娓娓道来。
当年,方苞书记以及县委其他领导的形象、口碑、逸闻轶事等,似乎在岁月的雾霭中不曾走远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共宝安县委、县人民政府,就似一本发黄的古旧的线装书,永远读不透,读不厌。它深刻隽永,耐人寻味。它虽不同圣地井冈山,无千峰万壑,也无黄洋界上的炮声隆隆。但宝安却有山青水碧、云卷云舒的峥嵘景象。
遥想当年,县委、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,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。但由于当时受到极左政策的影响,加上“逃港风”甚烈,全县生产发展缓慢,民生根本得不到改善。莲塘向西村、企岭吓村80%的劳力已逃港。我们只得随着县委机关干部下乡帮助农民夏收和秋收。艰苦的环境,物质的匮乏,“叁同”的岁月,伴随着我们的青春记忆。
俱往矣!如今我与刘老站在银湖边往市区眺望,仿佛觉得整个场景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,又如四时花事次第开放着,绚烂着……
人生在旅,余生苦短。而我们这些“老宝安”,在倾听自己所走过的脚步声时,能在心灵上得以慰籍,能在人生的晚景中无憾地说,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交给了大大众的事业,足矣!
少年离别意非轻,老来别离更怆情。
我与刘老相约着:今后常相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