挥动的红手帕
张帜
每当我走过四川大厦,都要朝着它后面那栋居民楼望一望,因为正好看到把角顶楼的窗户:那曾经留有一位老妈妈挥动过红手绢的身影……。
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妈妈,她早已退休。一位脑瘫儿子也已叁十叁岁。二人相依为命,
妈妈想,要尽可能给儿子找个工作。在深圳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,负责人问她儿子:“你想做什么工作呀?”儿子说:“想去麦当劳。”妈妈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夸了起来:我的儿子可以写出唐诗叁百首;可以扛得动50斤重的大箱子;他有礼貌不会打架骂人;领导让干啥就干啥。老妈妈滔滔不绝,现场的人都笑了。
就这样,成功了!上班时,妈妈要领着儿子认识路。数百次后,妈妈让他一个人走。其实是妈妈远远的跟在后面,暗地保护。又是数百次后。老妈妈才放下心来。和儿子约定,妈妈在窗口用红手绢挥动各种不同的手势,指挥儿子是快走还是慢走,是左转还是右转,是打伞还是戴帽子。
我听到这里,立刻组织了摄影小组,第二天就拍下了这个专题。特别拍下了老妈妈在七楼的窗户旁,挥动着红手绢。拍下了儿子在楼下和妈妈遥相呼应。我忘不了那个由全景慢慢推到的特写:妈妈的身影;两鬓的银发;红手绢的飘动……。
在她的家中,我看到了儿子写的唐诗,那是工工整整的本子,
在他的家中,我看到儿子写的唐诗,那是工工整整的本子,摞起来有一米多高。看到了常翻常看的小本新华字典,看到了儿子布满童趣画片的卧室,清洁整齐的盥洗室。当然在我的耳朵里几乎全是妈妈称赞儿子的故事。
我不知哪里来的感觉,问她:“听说,治疗脑瘫的最佳时间是孩子的幼儿时期,你那时,怎么会没有发现他的症状?”老妈妈立刻闭住了嘴巴。
我又追问:“是你年轻时忽略了孩子?……”她的脸变得冷峻了。
我再问:“难道是,现在对他的一切,是对当时的弥补?”
她突然坐在沙发上,双手捂着脸,泪水奔泻。此情此景此声,烙印在我的心上。
时间不长,她略微平静了一些,轻轻地说:“他不是我亲生的,在他叁岁时,我领养的。回到家里就发现了他不对劲,我总以为可以治好,一路就这样下来了。”她深深地吸了口气:“农民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,我播种叁十年,颗粒无收。”老妈妈看着我说:“张导演,我以生命的名义告诉你,我无怨无悔!”
天哪!我惊呆了!这天地可敬掷地铿锵的声音,把我震撼了……
几年后,老妈妈得了脑瘤,也不打算开刀了。就卖掉了自己的房子,拿出多一半钱,给了孩子的哥哥,留作养子的生活费,省下的钱自己住进了养老院。
我再也没有见过她,但是我每次路过四川大厦,我都会望眼过去,还想看到那条挥动的红手绢……